近来,疫情防控让线下文化活动的举办放慢了脚步。我市各文化团体、单位服从疫情防控相关规定,将文化服务搬到线上。在“云”端,古典乐迷可以回味天津艺术团体的精彩演出,文博爱好者可以足不出户观展,读者可以畅游书海……线上文化大餐丰富有趣,“云”上赏艺别有滋味。

线上“追”演出成为“必修课”

周末傍晚,拿出手机,准时收看“直播天津”平台播放的演出,已经成为王超近段时间的“必修课”。来自西青区的王超非常喜欢观看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演出,但是因工作忙碌和受疫情影响,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走进剧场。今年1月,天津歌舞剧院重启了“云·舞台”系列剧(节)目展播,同时,天津交响乐团“空中音乐会”也在持续展播。“永恒的贝多芬──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特别音乐会”“音乐会版歌剧《尼伯龙根的指环》之‘女武神’”“芭蕾舞剧《吉赛尔》及舞蹈精品晚会”等近年来的精彩演出,通过“云”端面向观众重新放映。

线上演出早已不是新鲜事物,网络上也有各式各样的演出录像,但王超坚持每周“追”天津歌舞剧院、天津交响乐团这两个本土院团的线上演出,“一些场次我曾去现场观看过,在线上重看不但能勾起我的回忆,也能让我有新的收获。”他表示,线上演出的录制和播放质量都令他满意,这也是艺术院团维持与观众联系的一种有效方式。

受疫情防控影响,线下演出纷纷取消,爱戏的观众不免遗憾。不过,一座座线上剧场持续营业,也给观众带来了安慰。近期,北方演艺集团旗下“小北剧场”微信小程序不断上新。在首页剧目免费、每日限免剧目活动持续的基础上,更新了“本周推荐”版块,带来天津儿艺《木偶仓库》以及《邓沐玮、王珮瑜共话合作美谈》《杨丽萍分享〈平潭映像〉》等名家访谈。

年轻观众王羽是“小北剧场”的忠实用户。他认为,线上剧场带来很大便利,无论是居家还是在上下班的路上,能够随时看剧充实自己,还可以把精彩内容转发给身边人。这样的线上剧场,也给疫情防控时期的生活增添了一分色彩。

同时,天津京剧院推出“炫彩青春”系列演出线上展播,由优秀青年演员带来《柳荫记》《搜孤救孤》《贵妃醉酒》等折子戏;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将于下周开始陆续上线该团新编剧目《珠帘秀》《正气歌》《钦差林则徐》《无旨钦差》等;“百年芳华别样香──市曲艺团红色经典老艺术家专场”在线版,将于近期在天津演艺网上架……线上剧目持续上新,文艺院团也通过“云”端,用艺术“连接”起共抗疫情的力量,静待剧场相约。

触手可及的“诗与远方”

疫情防控期间,各图书馆及农家书屋等或免费开放海量数字资源,或推出各种线上文化活动,丰富市民文化生活,打造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圈。

40岁的韩凤是泰达图书馆的常客,她告诉记者:“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数字资源,对我太有用了。工作上,它能让我查到急需的论文;生活中,我每天在线看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小说,最近在看《山楂树之恋》。”她还经常参加泰达图书馆的线上活动,“听了插花讲座、亲子讲座,我还跟儿子一起上了绘画课。图书馆的线上资源和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居家生活,让我们不用远游也有‘诗与远方’。”

64岁的殷红艳是天津图书馆经典诵读志愿服务团队队长。400多人的诵读群,是大家诵读、交流的精神乐园。居家期间,殷红艳最享受的时光就是每天在家的诵读练习时间。除了自己看书、练习诵读,她还和天图工作人员一起组织志愿者开展线上主题诵读活动。

自去年12月参加全民阅读东丽红色诵读百团打卡活动以来,东丽区丰年里社区夕阳朗诵队队长赵红,已连续70多天在群里打卡──交“诵读作业”了,“以前我们经常在社区农家书屋自编自演节目,现在都转到线上活动了。”由她编写、诵读队表演的天津快板《瑞雪兆丰年》、三句半《农家书屋学雷锋》等视频,吸引了很多人点赞。她说,喜欢这样用声音温暖生活,治愈人心,传递正能量。

云课堂听国粹 云展览赏画作

除了演出,津门文艺工作者还把艺术知识送到观众面前。在知乎上发起的“城市‘知’愿者”活动中,天津演艺网邀请京剧名家王艳带来《京剧旦角演唱基本要法》,让戏迷票友“宅”家也能上京剧课堂聆听国粹。此外,“小北剧场”新增的“小北课堂”专栏也持续更新,由北方演艺集团融媒中心与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合作带来《甲骨文与十二生肖》《京剧花旦艺术赏析》《〈赵氏孤儿〉与〈中国孤儿〉》等课程。

为市民带来丰盛的线上文化大餐,天津美术工作者同样在行动。3月15日,“徜徉春天──天津画院在职画家迎春美术作品展”推出,展出天津画院在职画家创作的数十幅优秀作品。此次展览作品既有反映群众美好生活的人物画,也有体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,还有表现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花鸟画,在表现手法上传统与现代交融,写实与写意兼备。疫情丝毫没有影响天津画院画家的创作进度,此次展览已是今年以来该院推出的第三个展览。这些美术新作,彰显了美术家们抒写时代、礼赞生活的蓬勃激情,也为美术爱好者提供了美术盛宴。(翟志鹏 仇宇浩 刘莉莉)

推荐内容